近年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远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始终保持在同类院校前列。作为女子高校,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何独到之处?女校的特殊性质与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学校又是如何实践产教融合的?就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龙建佑,听他讲述学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打造全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
南方财经:作为面向女性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哪些专业最有特色?
龙建佑:学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瞄准家庭公共服务和儿童教育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性别优势,创建女校品牌”的办学理念。
在人才培养方面,因为女性和男性在生理、心理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学校根据女生的身心特点,单独设置了女性学、女性心理学、女性成才学等一系列必修课。除此之外,还根据女生的兴趣开设了形体、礼仪、舞蹈等选修课程。
在专业建设方面,优化整合学校专业群,初步形成了3个国内领先水平、4个省内一流水平和若干个具有区域特色的“3+4+N”专业群布局。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个标杆专业群特色不断彰显,国内影响力逐渐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动漫制作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个专业群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正在向省内同类专业群前列迈进;建设大数据技术等N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群,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形成区域特色。
首先,应用设计学院的服装专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专业,办得比较好,也比较早。这个专业非常贴合女性的感性、细腻、严谨的性格特点,也跟整个广东发达的服装产业有密切关系,服装的上下链条企业众多,为此我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出优势王牌专业。其次是电商类,广州是商贸之都,大中小企业密集,近年来跨境电商尤其发达,需求非常大,所以我校的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很有优势。
另外,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也比较大,我们学校有自己的附属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管理团队都来自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机会。当然,学前教育的整个市场需求非常大是最大原因。
南方财经:就业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作为一所女校,学校是如何推动女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哪些特色举措?
龙建佑:学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型女性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中心,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运用“性别差异化教育理念”,突出女性教育特质,不断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例如,2012年12月,学校联合了近百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牵头打造了我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前储备就业岗位资源。
围绕高职层次女大学生成才成长规律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们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主阵地,构建“课程+活动+工作室”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成立了“太阳鸟”职业生涯工作室,其中两门课程获得广东省就业创业示范课。同时,还成立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
此外,学校还打造了由学生导师、就业指导师共同组成的就业导师团队,为每一位毕业生配备就业导师,主要发挥在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思想引导和心理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在求职就业环节给予支持和关心,形成全员覆盖的就业指导网络。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就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南方财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产教融合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学校有何举措?
龙建佑:我校以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以相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妇女联合会等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女性人才为核心,不断创新与实践集团化办学融合模式。围绕广东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面向现代服务业“产业高端,高端产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面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专业群优势,与京东、阿里巴巴、顺丰等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成现代商贸、跨境电商、动漫、人工智能、服装、学前教育等1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学校服务现代商贸、人工智能、服装、旅游等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施策略上,学校出台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让学生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去企业接受现场教学,半工半读,并将学生该学期的学费,直接作为项目经费给二级学院,用以支付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降低了企业方面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参与人才培育的积极性。
例如,我校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数字商业产业学院,获得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校企双方通过组建营盘式运行团队、建立收支平衡的运营体制、构建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等措施,学校根据真实岗位的技能要求,将课程进行整合,融入真实岗位的技能,为企业精准培养人才150多人,全部进入对接企业岗位工作,学生毕业即就业,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南方财经:在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有松散型的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实体化的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等,哪种方式效果比较好?
龙建佑: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各专业群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并推行现代学徒制或订单班培养效果比较好。我校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与龙头企业联合共建9个校级特色产业学院,其中5个产业学院获得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依托产业学院坚持“引产入教、引企入校”,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在经济信息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七个专业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岗位培养、在岗成才”原则,制订了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生产和运营周期制定教学进程、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岗位培养、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2024年12个专业获得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共招生393人。
南方财经:实际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校热企冷”、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等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龙建佑:出现类似情况,从客观上来看,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部分学校与企业之间未形成有效的人才供需信息对接机制。更主要的是,当前推出的产教融合政策,多数是面向教育体系内部,并没有调动产业界的积极性,产业界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并不多,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付出的成本没有形成补偿机制,更多的是企业凭情怀去做事,去承担社会责任,因而容易出现“校热企冷”的局面,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尤其是在产业欠发达地区这类现象更明显。
为了更好地落实产教融合,我校细化相关管理方案,将学生实习学期学费作为项目经费交由二级学院分摊企业成本,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另外我们牵头成立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也是一大创举,更好地融汇校企。
南方财经:在推进校地合作上,学校与所在地区有哪些新的探索?尤其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地方产业对学校人才有什么新需求?
龙建佑:我们学校主校区地处广州番禺石碁镇,番禺区的现代服务业发达,与我校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办学定位相吻合。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服务业也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我带队走访了石碁镇15家企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动态以及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为此,学校利用省级数字化样本校的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省级企业数字化运营与管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服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基地,建设一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和新形态教材,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校与石碁镇商会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石碁镇商会密切配合团区委、石碁镇、学校深入开展校企人才对接工作,全力支持各方在人才培养、科普、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红木协会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红木产业学院,共同培养红木家具互联网销售人才、红木文化推广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