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第五届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工作会议在杭州隆重举办。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办公室、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浙江工商大学、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主办,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跨境电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承办。

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关注跨境电商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院校代表共150余人,共同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全球电商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01嘉宾致辞&聘任仪式&成果发布

会议伊始,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王永贵教授致开幕辞。他强调,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主席赵忠秀教授在致辞环节中指出,高校与企业需深化合作,构建适应全球化需求的电商教育体系。

杭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杭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长虹从政策角度分享了杭州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实践。

会议现场,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举行了成员单位授牌及聘任仪式。


大湾区产教联盟理事长、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广东科技学院副校长陈标新受聘为副理事长,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李建才受聘为常务理事。

杭州市商务局、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以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了杭州外籍跨境电商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陈衍泰教授现场发布了《中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白皮书》。


会议还进行了全球电商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单位成果发布,展示了联盟在推动电商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成果。

致辞、授牌及成果发布环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华迎教授主持。
02主题演讲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带来了《新关税结构下跨境电商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主题分享。他从全球贸易格局变革的宏观视角切入,深入分析了新关税政策对跨境电商及产业链供应链的深远影响。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形态,既面临成本上升、合规风险加大的挑战,也迎来重塑全球供应链分工的机遇。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军教授带来了《跨境电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跨境电商引发的知识更新逻辑》的主题分享。他从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变革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呼吁各高校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动态调整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物资学院校长左敏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变革》的主题分享,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他表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AI技术正在重塑传统的教育生态,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全新可能。高校要主动应对AI带来的挑战,加快培养具有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姚卫新教授带来了《全球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主题分享。他表示,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对具备国际化视野、数字化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全球电商人才培育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既要保持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敏感度,又要扎根各国产业发展实际。

阿里国际站校企合作总监姚远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重构》的主题分享。他基于阿里国际站的丰富实践,深入解读了AI技术对跨境电商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求。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卖家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杨盈带来了《智能时代全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的主题分享。她基于亚马逊全球开店的平台大数据和行业洞察,深度剖析了智能技术驱动下全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最新演变趋势,并发布亚马逊时代青年计划,为跨境电商人才储能。

主题演讲环节由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晓东教授主持。

7月10日上午还举行了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E揽全球·职因有你”人才对接会。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广东科技学院等100余所院校代表与1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对接活动。


发布者:大湾区产教联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piwe/1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