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近日,有关“第一学历”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尽管教育部曾公开回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在实际招聘中,把“第一学历”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看待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45.8%的受访者觉得这是种“一刀切”的选拔方式,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33.9%,职场人士占63.0%,其他为3.1%。“第一学历”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占25.7%,来自非“双一流”一本院校的占37.2%,来自二本院校的占22.9%,来自专科院校的占11.4%,其他为2.8%。

  “第一学历”限制为何存在?五成多受访者认为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

  95后胡思亮是北京某“双一流”高校的2024届硕士毕业生,最近正忙着求职投简历,“目前收到了几家公司的笔试和面试通知,但大多数简历都石沉大海了。”胡思亮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普通一本高校,提到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话题,他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潜规则”,有的企业不会在招聘中写明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当投递简历或进入面试环节时,面试官的反应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学历”不够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会打击自信心,觉得被区别对待了。”

  90后李文青在北京某文化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她介绍,企业在收到简历后,会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在校招时,学校和学历是比较重要的筛选指标,有些企业会要求求职者写明各阶段的学历、学校信息,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被筛出去。“一般主要看求职者的最高学历,但如果几个候选者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而招聘的岗位又有限,‘第一学历’也会纳入参考。”

  就读于安徽某“双一流”高校的研二学生张嘉敏,虽然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但她已感到就业压力,正努力丰富自己的实习经验。“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我的本科学校是个二本院校,在就业市场没有优势,更要‘笨鸟先飞’。”

  怎样看待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45.8%的受访者觉得这是种“一刀切”的选拔方式,41.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唯名校”“唯学历”导向,40.3%的受访者觉得这是就业歧视的表现。其他还有:企业优中选优的需要(36.7%),会造成高考竞争更加激烈(26.4%)。

 “双一流”高校受访者更认同招聘中的“第一学历”筛选标准

  “本科毕业时我也找过工作,但学校知名度不高,许多简历投出去就没有回复了。”在尝试过几份不喜欢的工作后,张嘉敏决定二战考研,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但她很快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没有提升很多,在找实习时,曾被面试官问过有关“第一学历”的问题。“刚开始会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的学校拿不出手,事后觉得这种筛选标准不合理,忽视了个人的努力,但对个人来说,只能适应这种规则。”

  李文青认为,近几年毕业生增多,尤其在大城市,各类人才集聚,企业选择空间比较大,从吸纳人才的角度来说,会更倾向选择名校出身的学生,对求职者的学历、学校要求也“水涨船高”,进而把“第一学历”纳入筛选指标。

  在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文杰,毕业于江苏某“双一流”高校,他觉得把“第一学历”作为筛选标准之一,有合理之处,因为就现实情况来说,一个“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和一个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同等条件下后者会更有优势。

  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认为把求职者的“第一学历”作为筛选标准是合理的。交互分析发现,“第一学历”是“双一流”高校的受访者认为合理的比例更高,为70.8%,来自专科学校的受访者认为合理的比例最低,为19.3%,两者相差超过五成。另外,也有26.8%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

  “从本质上说,用人单位招聘看‘第一学历’,是唯学历、唯名校论的表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以“第一学历”作为选人标准是一种粗陋的选才方式,不能为用人单位招聘到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也会打击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扭转“第一学历”劣势,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这也对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观产生负面影响。

  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胡思亮逐渐意识到,招聘中的筛选“标准”,有些可以通过求职者的努力去达到,比如相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但作为“出身”的“第一学历”,却很难改变,“希望企业在招聘中能够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工作技能、学习能力等指标,让大家更公平地参与竞争。”

  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张嘉敏觉得,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改变现有的评价标准。“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能不断适应各种招聘规则,通过实习实践,提升各类技能,明确求职方向,减轻就业焦虑。”

  熊丙奇认为,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除了扭转用人单位“唯名校”的用人导向,还要消除把教育、学校等级化管理、评价的做法,不能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同时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建立起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消除“学历泡沫”。

  让求职者不为“第一学历”而扰,60.3%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不唯“学历论”,54.2%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快建立反对“第一学历歧视”的法律条款,51.6%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其他还有:对存在“就业歧视”的企业进行处罚监管(51.5%),求职者做好职业规划,提前谋划职业方向(36.2%)。(应受访者要求,胡思亮、张嘉敏为化名)(见习记者 王志伟 记者 李洁言)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10023/

(1)
互联网搬运工的头像互联网搬运工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21日 下午12:35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21日 下午12:43

相关推荐

  • 说服一个人的, 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没人能告诉你该怎么生活, 因为没有人是你自己。 你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特别,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当你孤独的时候, 试着主动跟人打招呼。 当你绝望的时候, 睡眠可以拯救一切。 早点睡吧, 心理已经很变态了, 身体一定要健康。 这世上最憋屈的, 是越爱越远的人, 和越等越大的雨。 将自己的安全感 寄托在他人身上, 本就是一件不安全的事。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

    2024年 1月 28日 综合资讯
  • 坐不住了!广东一学校76名教师突遭解聘,985高校也开始裁员了...

     网传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本学期开学前解聘了76名教师。校方提出了解聘方案,给予N+1(工作年限×平均每月工资+当月工资)的经济补偿,8月份放暑假,学校也会给解聘教师正常开当月工资,可大家还是不满意,一位被解聘的教师吐槽,本来已经为迎接新学期做好了准备,结果在学生开学返校前突然被告知解聘,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着实难以接受。确实教师行业与其他工…

    2023年 11月 12日 综合资讯
  • 职业教育实践先行!研学之旅技能升华!

    在职业教育研学动手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一同走过了充实而富有成效的学习旅程。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更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基础框架和指导思想,而实践操作则让我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从而真正掌握其精髓!

    2024年 5月 18日 综合资讯
  • 南博教育总校长、澳门中西创新学院院长仲伟合一行到访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调研

    11月8日,南博教育集团总校长、澳门中西创新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副院长蔡智明,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助理院长黄华,南博集团驻港联络人、香港国昕公司总经理侯瑞瑞,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魏球,南博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嘉诚一行到访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调研开展调研。学校校长曹文文,副校长郑雪梅、刘金文,校长助理刘奇志等陪同调研,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会…

    2023年 11月 11日 综合资讯
  • 全国GDP十强洗牌!北方城市基本“出局”了……

    2月1日消息,随着武汉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武汉近1.9万亿的GDP成绩后,全国城市GDP前十终于出炉了,按顺序分别是: 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来源:第一财经 相比2021年城市没变,变的仅仅是个别城市的排序,而就是这点小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区域经济的格局,正在默默产生变化。 北方“出局” 重庆超过广州 北方城市的…

    2023年 2月 6日 综合资讯

联系我们

185786317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one@gdii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