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2025年低空经济论坛暨低空飞行技术与无人机应用国际学术会议(LEF & ICLU 2025)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大湾区产教联盟、全国智能飞行器产教融合共同体、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人才联盟(筹)共同指导,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与广东科技学院联合主办,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大湾区产教融合研究院、东莞市社科名家数字经济工作室、虎门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广东博思云科教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同时获得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辽宁科技大学、广州市华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专家学者200余人齐聚云端参会。

会议由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越教授主持。

主办方代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李柏青教授在欢迎辞中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亟需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本次会议正是为推动这一融合而生,期待通过各位业界专家的智慧分享,为低空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湾区产教联盟理事长、全国智能飞行器产教融合共同体执行理事长、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人才联盟理事长、广东科技学院副校长陈标新教授致辞时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交通、物流、应急、农业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格局。在行业快速发展、产教融合与跨界协同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举行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作为本次会议的指导单位,大湾区产教联盟、全国智能飞行器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持续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支持成员单位在标准制定、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低空经济生态圈。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围绕低空飞行技术与无人机应用的关键方向,带来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分享。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浙江海洋大学陈宏铭教授以《双无人系统融合协同技术与应用场景》为题,结合其在物联网技术、芯片设计领域的长期研究,深入剖析了双无人系统协同作业的技术难点与落地场景,为低空领域多设备协同运行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军聚焦《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界面研究》,依托其团队发表 200 余篇论文(含 25 篇 ESI 高被引论文)、16000 余次引用的学术积累,分享了固态电池在无人机能源供给领域的创新突破,为解决低空设备续航难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IEEE高级会员、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李宝全以《旋翼无人机环境感知与运动规划》为主题,结合移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研究背景,阐述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技术与路径规划策略,对提升无人机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周凯杰副教授作题为《基于射频指纹的轻量化高效混合式无人机识别网络》的主题报告,其在信号感知与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无人机精准识别与管控提供了新方法。
主旨报告后,5位来自企业、高校与国际机构的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青岛空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萌,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院颜亦洲,西北工业大学黎璐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子恒、比利时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的Elham Fakhraian分别带来口头报告,覆盖低空安全、空域效率、故障诊断、路径规划等细分领域。每场报告后设置的互动提问环节,线上嘉宾积极参与讨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本次LEF & ICLU 2025 国际学术会议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跨界协同”的理念,带来了精彩的专家交流、科技成果分享与思想碰撞,旨在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将发挥桥梁作用,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