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短暂的一生!

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荒芜和悲戚,许是一种苍桑,又许是一种低吟。看似漫长的人生,实则短且无奈。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呐喊,从心底涌上来的,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从城市的汽笛声穿过的,从热闹过后的寂寥里剥离出的。人世间的很多恩与怨,情与仇,是与名和利,权和贵分不开的。倘若分开了,这个世界就清静了,无为了,也无情了。

余华在他的作品《活着》里写道:“富贵和他的亲人,就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没有抗争和挣扎,只是被动而无奈的活着。而富贵,活着,更像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死去。《隐入尘烟》里也讲道: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是的,不能说个啥?还能说个啥呢?因为麦子本身它就是被风吹来吹去的,就是麻雀啄食的,被镰刀割去的。所以麦子不能说个啥。

图片

清华才女还是走了,带着所有人的遗憾,走了!所有了解该事件的人,没法不感到悲恸。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我看完她的事情后,第一反应跟大家一样,愤怒中夹杂着悲伤。多好一个女孩啊!她本该前程似锦,肆意地活在这世间。那个害她的人,毁了她一生。但紧接着,我又觉得很无奈,感觉说什么都是苍白的。因为世事无常,社会从来都是不公平的。现实不是电影,正义时常会缺席。我们只能带着遗憾,负重前行。

生命中有很多不能承受之重,比如老来丧女,我相信没有谁比清华才女的父母更为悲痛的呢。是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在照顾清华才女朱令的这几十年里,这对父母过的很是拮据。朱令以前穿过的衣服,妈妈朱明新拿来穿了十几年,洗到发白了还在穿。爸爸也是一样,一件衣服要穿很久,快破了才换。当然,除了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精神上,对他们来说,更是极大的摧残为人父母,又有谁不是这样的呢?所以,我想为人父母,有太多的不容易,有太多的不舍,有太多的难以言表的苦楚。

   清华才女,她来过这个世界,她在十七岁的时候被清华录取了她不但能演奏钢琴,还是北京市游泳比赛的2级选手。自进入校内民间音乐协会以来,她一直是协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她于一九七三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从很小的时候,她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悟性。“根本不需要我们俩操心的,就跟玩儿一样。”朱令母亲回忆道。

图片

从小的生活记忆里,我便要想着法子走出大山,因为大山外的世界更为精彩,于是,在我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我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来到了省会南昌。因为家境不好,在大学里的那些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内向、不善言词、呆板、甚至有些痴傻。是的,就像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一样,觉得一切都是好奇的。从好奇的眼神里表达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热忱。我心里想:”终于与大山告别了!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写好告别词。“大学几年的光阴,让我多少有了些收获,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都多少带着些许雕琢和进化的认知。我带着这份雕琢和进化的认知,选择留在了城里,留在了从小潜意识里的大山外的世界。

是的,就这样我就在高校的圈子里,摸爬滚打着、小心翼翼着、努力进取着。屈指算来,也十八年了。不知不觉中,从热血青年到热血愤青,从热血愤青到中年热血愤青。人生的大半旅途,从热血青年到热血中年。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生怕出一点差错,许是人生本就命运多舛吧,在高校的这么些年,唯一让我有所收获的,便是学生。带了很多届学生,看着他们的成长,也便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在我育人的箴言里:培养有趣的灵魂,雕琢有灵魂的个体。是我的职业理想。我的理想不大,把学生培养好,把知行合一植根于学生的心底里,这便我的理想。

图片

作为一名老师,喜欢有才华有趣的灵魂,喜欢有理想有信念的个体。清华才女我想,是每一个作为老师的,都是极尽宠溺和欣赏的吧。这于我们从小的教育影响亦是不可分开的。从小的教育理念里,便是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和关注,才有了我以后的信念和追求。仍记得多年以前,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语文考满分时,语文老师拿着我的试卷在班上讲评时的样子,亦是因为这次语文满分,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亲手升起了国旗。尔后,老师又让我参加了小学作文竞赛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每一次的激励,给了我每一次的成长。

似乎能够感受到清华才女老师的痛,人生有很多的不由自主,便是在这无尽的徘徊和轮回之中。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余华在《活着》里的一段话:”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是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写照下,我们绝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的活着“,而是低着头,默默的,站在墙角下,没有表情,只有风吹雨后的沧桑,脸上看不出颜色,心里满是无助的委屈。人生啊,不图什么,只图一分心安。

清华才女短暂的一生,使我触动很大,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陷进去,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焦灼。”大麦俯身偃,海滨有低地,巨风动地来,放歌殊未已;大麦俯身偃,既偃且复起,颠仆不能折,昂扬伤痛里;我生也柔弱,日夜逝如此,直把千古愁,化作临风曲“,这是清华才女写的《大麦歌》,大麦诗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诗歌。这首诗以大麦为题材,通过对大麦的生长和丰收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清华才女朱令对大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图片

清华才女到底还是走了,她一生都很坚强。斯人已逝,带着她未尽的理想,走了!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静下来的时候,我便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普通人的三观里,会有怎样的体现?在社会精英的三观里,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达官贵人的三观里,会有怎样的体现?是的,或许体现的方式方法都不径相同,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有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我想,清华才女也是具有”保尔精神“的,她顽强、刻苦、勇敢。

在即将收尾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让我感触很深,他的名字叫胡雷,靠拾荒捐款上百万,跪着的巨人胡雷:我很苦,但见不得别人比我苦。从2008年开始,胡雷依靠拾荒所得累计捐款超100万元,而他本人的生活却过得十分拮据。面对外界的质疑,胡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很苦,但见不得别人比我苦”。用膝盖爬行的方式穿梭于大街小巷,在不起眼的垃圾桶里“淘金”。在慈善这条道路上,也许胡雷早就乐在其中,在人生这条路上他曾经淋过雨,所以才想成为更多淋雨之人“撑伞者”……当胡雷的事迹曝光后,人们对“伟大”的过往认知被彻底推翻,胡雷用实际行动告诉众人,即便是生活穷困,照样可以做很多伟大的事情。

愿清华才女一路走好!

发布者:雷一鸣,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1224/10862/

(1)
雷一鸣的头像雷一鸣专栏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28日 上午9:44
下一篇 2024年 1月 2日 上午8:47

相关推荐

  • 1291万!2023高考人数创历史新高:15年后中国大学或将迎来倒闭潮

    6月1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指导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距离2023年的高考已不足一周,全国人民都在静静等待这个重要的时刻。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

    2023年 11月 12日 综合资讯
  • 时评|争议李佳琦!

    我不追星,因为早已过了那个年龄段,唯一能让我提起兴致的,无非是些许争议和争议背后的是非。倒不是因为我喜欢看热闹,而是争议本身带给我的冷思考,我喜欢思考,一个人如果不去思考,或许他的价值和意义便会和我兴致一样,多少有些争议,要么是显傻,要么是显装,要么是格局,要么便是死一般的寂静,然后伴随而来的便是长久的哀叹。这或许就是人生,亦或许便是一个人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2023年 9月 13日
  • 大湾区产教联盟调研铜仁职业教育

    近日,大湾区产教联盟执行会长,广东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标新一行到贵州省铜仁市开展职业教育考察调研。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俊华,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柳景蛟,铜仁市万山区教育局局长田兴波,铜仁市交通学校党委书记喻诗勇,玉屏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田静等陪同调研。 5月13日,陈标新与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俊华就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进…

    2024年 5月 17日 综合资讯
  • 千古奇文《命运赋》, 秒杀当今所有鸡汤!

    吕蒙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 【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23年 1月 30日 综合资讯
  • 启航新征程,共筑教育梦——惠州,你好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参训教师们将迎来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他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他们还将有机会与来自各中职学校的同行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

    此次研修项目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参训教师们将在这里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实现中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 5月 6日 综合资讯

联系我们

185786317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one@gdii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