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如何看待坠落的生命!

我们要如何看待坠落的生命!

 近段时间以来,屡屡发生坠楼的事件,不知是否是因为生活困顿,还是因为情感纠葛,或是因为抑郁难料。看着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我总是在想: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说真的,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心里总会有种莫名的触动,特别是415日杂技女演员坠落事件。

近日,安徽宿州一场演出现场,一名表演高空杂技的女演员在升空过程中突然坠落到舞台上,令现场观众担心不已。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对此事展开调查。据报道,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名杂技演员经抢救无效死亡。

有从业者说高空杂技很难上保护措施,是“拿生命在演自己”。拿生命的代价做节目的看点,背后反映出的是相关从业者的无奈。杂技表演以其高难度、高风险等特点,受到部分观众的喜爱。正因如此,一些杂技演员为了谋生不得不进行高风险的表演来吸引观众。但是,杂技演员为了生计的同时,也应当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上任何保护措施就接受高风险的表演,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自疫情结束以来,找工作难,难找工作,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是一场灭顶之灾。在我每天必经之路的街道两边,大多店铺都是关停或者是转让的状态,在我所接触的圈内,大家的共识便是生意难做,钱难赚。在一边刺激消费的同时,一边又是毫无消费欲望的底层百姓,在一边大力提倡三胎亦或是四胎的政策下,一边是有心无力的我们。以致于很多人都走在奔溃的边缘,不知道是该回农村还是继续留在城里。可是,农村已然没有了我们立身之本,而城市也已然没有了我们安身之处呢。

除了对杂技女演员事件本身的反思,我们也要正视舆论的导向。自事件发生后,随着舆论的发酵,对这一悲剧事件背后原因的猜测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是故意谋杀,也有人猜测是因为女演员与其丈夫生气吵架而不系安全扣。无论真相如何,毫无依据的乱猜已经给此次悲剧事件带来持续恶劣的影响。“阴谋论“婚姻不和论”等胡乱猜测的背后,反映出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网民素质亟待提升仍然是网络治理的重要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当我们站在舆论制高点的时候,或者是当我们发生类似事件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厌恶他人的胡乱猜测呢?我们是否也排斥胡编乱造的假设呢?答案是肯定的,是不容置疑的。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 是痛苦的。在我们思考事件本身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反思为什么会反复出现类似的事件呢?这才是我们旁观者应该有的态度和立场。面对一场悲剧,群体的反思比无端的猜测显然更有利于避免悲剧的重新出现。“胡某宇案件”显然同样是一场舆论的“疯狂”。

经调查,坠亡的杂技女演员36岁,有一儿一女,与他在一起表演的男演员是她的丈夫。杂技女演员高空坠亡事件背后,让人无限唏嘘,感慨是生活的不易,36岁且是两个孩子母亲,还在做这种危险性极高的杂技表演,也是为了生活吧。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会选择这种方式挣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无异于搏命。对于该事件,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的进行一些反思,反思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反思我们到底要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因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我们走什么样的路,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我们是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面对这个世界。

很是惋惜,面对层出不穷的坠楼事件。或许你可以说他们的格局太小,或许你可以说他们本事太小,或许你还可以说他们抗压力能力弱。是的,说什么都可以!我记得,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了有一天能去大城市里寻找理想,而人到中年的时候,我的梦想却是,能够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这天差地别的反向思维里, 藏着一个生活的不易,也藏着一个社会的不堪,还藏着一个人心的不古,更藏着一个世风日下!难道不是吗?我想肯定是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义无反顾的去放弃,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不抱有任何希望的,对生活是不抱有任何幻想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是成年人崩溃的一刹那,也是心中积累的情绪和压力。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以来,发生了多起坠楼事件,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通报:2023410日晚上20:18分左右,我校一名女生从宿舍楼坠落,经120现场救治无效身亡。经公安机关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学校对该同学的不幸离世深感惋惜和悲痛,目前善后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两条遗言,深深的刺痛了我们,对这个社会很失望,地球不需要这么多人。这句话似乎表达了这位女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失望,她可能认为现在的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让她感到无法适应和接受,这是第一条遗言。做兼职的尾款到现在都没有拿到。这句话则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作为一名大学生,她可能需要通过兼职赚取一些零花钱,但她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这是第二条遗言。

当我看到这两条遗言的时候,我在想,当时她是有多绝望,对这个社会、这个世道、这个人心。是的,但凡我们厌倦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无疑便是我们彻底的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道、对这个人心是真的失望了。所以我们才会选择以另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下辈子不来了!”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一条普通的、不到10秒的短视频里的女孩配文。一句“下辈子不来了”,33万人彻夜给她留言打气,安慰这颗需要关怀的心。那是一些正在与癌症、残疾、债务、死亡搏斗的人,曾挣扎于生死的边缘。每条评论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人生。

遗憾的是,在当下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拼命。有些人不得从事高危行业;有些人则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得不从事着这样危险的工作。可以说,底层人士的艰辛来自于生活的压力和无力感。这个世界,有的人过得舒适而安稳,有的人却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求生存。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可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贫困的农村里,为了能够维持生计,人们都选择了最艰苦的工作。

如何看待坠落的生命,这是一个命题,是每一个在城市里打拼的人,都应该扪心自问的。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每天都在思考,在思考为什么他们地选择走上一条不归路,我们常常告诉我们的学生,条条道路通罗马,但他们都巧妙的避开了,而选择了不归路。

后来,随着我的不断深入的分析,答案渐渐清晰了起来,这就是类似于阿Q一般的自我精神愉悦长期以来遮掩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很多人以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准已经达到了影视剧中的水平。事实上看看我们的周围,能够达到小康水准的家庭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在穷困家庭挣扎。想奔个小康都难,更别说成为有钱人了。底层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处于上层梯队的人其实并没有切实的感受。也因此,鲁豫在访谈节目中才会问没有菜吃的女孩:那为什么不吃肉?这像极了历史典故“何不食肉糜”。     

很多年轻人看不下去《平凡的世界》,打补丁的衣服、露着脚趾的鞋,土炕土地、清汤灌大肚、黑面窝窝头……因为他们感觉这样贫困的生活离他们很远。事实上,这样的生活刚刚过去四十年。其实在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有一种很强烈的恐惧:一个普通家庭是经不起任何一场意外的。最后我想说即使生如蝼蚁也当有鸿鹄之志,哪怕命比纸薄也要有不屈之心。我们不悲观也不失望更不抱怨,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旅程。这便是我看待坠落的生命的一点思考。也希望此类事件不要再发生了!

发布者:雷一鸣,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1224/6896/

(1)
雷一鸣的头像雷一鸣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6日 上午8:16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6日 上午9:14

相关推荐

  • 漫谈教育乱象——兼谈袁教授的“德”与“位”

    曾几何时,教育是我们的希望,是孩子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人们常说:教育是最后的一块净土!做教育的人应该是这片净土上最干净的人了。如果一个家庭因为条件的原因而没有受到教育或者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家庭可能就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育者因为专注教育以外的东西,那么带给社会的无疑是价值的扭曲、人性的泯灭和腐败的滋生。 我们不怕被别人打败,我们怕…

    2023年 4月 26日
  • 天门山上无处安放的灵魂!

    我没有去过天门山,倒不是因为我不想去,实在是因为囊中羞涩,还有就是我的恐高。2015年,一位老师在辞职信中写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一经曝出,着实让这位老师也火了一把,人们在惊叹这位老师的勇气同时,更惊叹于他的坦然。说句实话,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看一看这未曾见过的风景,看一看这未曾领略的美好。但凡我走过的地方,都会或多或少写一些文章,…

    2023年 4月 26日
  • 时评:川大女研究生地铁事件的冷思考!

    在我们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善良”里,究竟饱含了多少辛酸或是不安,可能只有我们自己最为清楚。在这个满是舆情的社会里,有多少真假,就有多少是非,有多少争议,就有多少反思。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一份来自他人的良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却是“恶意”,于是“恶意”一词便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于是,“恶意”也就自顾自地开始发酵了,也就慢慢变得“滥用”了。 川大…

    2023年 6月 25日
  • 给大家讲一个恐怖的故事!2023年,2833万人将退休,1158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

    2023年,将有近2833万人退休,与此同时,有1158万名大学毕业生。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2023年新生儿出生率可能会创下历史新低,低于800万。

    2023年 11月 1日
  • 16万人次观看|DT国际会议火爆!

    3月27日,由大湾区产教联盟指导,广东科技学院、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广东博思云科教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与21世纪高质量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召开。大湾区产教联盟执行会长陈标新参加会议并向来自荷兰、香港、澳门与各内地各高校的8位演讲嘉宾颁发大湾区产教融合研究院《特聘专家聘书》。 研讨会通过“…

    2024年 3月 28日 社会评论

联系我们

185786317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one@gdii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