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公布了2025年度奖项名单。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校友杨宗良教授当选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Union Fellow)(全球仅52人)。校友李占清教授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025年度约翰·丁达尔全球环境变化历史冠名讲座奖(John Tyndall Histor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Lecture)。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19年,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家联盟,现有注册会员6万余人。其年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约2.6万名参会者。AGU年会上通过年度荣誉与表彰计划,嘉奖在科研、教育、科学传播与公共参与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通过领域内的突破性发现或创新,对地球与空间科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成员。自1962年起,AGU每年选出不超过会员的0.1%为新增会士,以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工作与杰出贡献。
“约翰·丁达尔全球环境变化历史冠名讲座奖”每年选举一位在环境与全球变化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主讲。爱尔兰科学家约翰·丁达尔于1859年发现了导致温室效应的大气微量气体,成功解释了地球气候及其变化,因此被誉为现代气候科学的奠基人。
廖宏教授为南信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是国际上最早从事大气环境与气候相互作用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全球大气化学-气候-生态系统耦合模式,系统阐明气候变化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过程和机制,发现PM2.5和臭氧变化“跷跷板”现象及其化学机制,提出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的科学技术途径。发表论文300余篇,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廖宏教授先后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 年,全国仅 10 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 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Piers J. Seller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Mid-Career Award(2020 年全球唯一获奖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3 年)。成果入选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2019 年,排名第一)、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 年,排名第一)。
杨宗良教授是南信大1984届天气动力学专业校友。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杰克逊讲席教授,曾创建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系统科学集成研究中心(CIESS)并担任主任。主要从事陆气相互作用模拟与机理研究, 在区域地球系统陆面模式及数据同化系统发展、区域模式边界条件误差订正、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机制、有机及沙尘气溶胶对区域气候和亚洲季风影响机理、季节尺度气候可预报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于2004年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自然科学学院教学优秀奖,2007年获Joseph C. Walter Jr.优秀奖,2008年获NCAR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CCSM)杰出成就奖,2011年至今担任John A. and Katherine G. Jackson讲席教授,2021年获AAS优秀编委奖。
南信大杰出校友李占清教授因在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25年度约翰·廷德尔全球环境变化历史讲座奖。李占清将于2025年12月15日至19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发表题为《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由气溶胶塑造的交织关系及其对人类福祉的影响》。
李占清教授是南信大1979级校友,于1983、1985分别取得本、硕学位(师从翁笃鸣教授,硕士论文6篇在《科学通报》等主要期刊发表)。美国马里兰大学“杰出大学教授”,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气象学会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士(Fellows of AGU, AMS, & AAAS)。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遥感、气候、环境、大气物理与化学。发表SCI文章43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Lancet-PH,PNAS,NSR等),引用3.8万多次、H-index为102。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前0.1%高被引学者。已培养50多名博士毕业生(多位在南信大工作)。荣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大气杰出研究与无私合作奖(Kaufman Award),加拿大公务员最高奖、航空航天协会奖,德国洪堡基金终身研究成就奖等10多项奖。李占清长期与母校合作并慷慨捐赠支持学校发展。



发布者:互联网搬运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iis.com.cn/gdiis/15168/